韩国首次完成3D打印钛合金燃料箱极低温高压认证,为“新航天”供应链注入国产化强心剂

发布日期:2025-08-11     浏览:103    

韩国工业技术研究院(KITECH)宣布,世界首个采用激光送丝增材制造(DED)工艺成型的Ti64钛合金高压燃料箱,已在-196 ℃液氮环境中成功承受330 bar压力测试,标志着3D打印技术正式进入火箭关键承压部件的“安全清单”。这一里程碑由KITECH联合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(KARI)、KP Aviation Industries、AM Solutions及汉阳大学共同完成。

“过去,火箭用高压贮箱离不开万吨级锻压机和长达一年的交货周期。”项目首席研究员李贤博士在发布会上表示,传统锻造工艺在标准化时代表现良好,但在“新航天”浪潮下,商业小运载对110 L、异型甚至非圆柱贮箱的需求激增,传统方式难以快速响应。DED技术用激光熔化钛丝、逐层堆积,仅需三天打印、两周后处理即可交付成品,大幅压缩供应链。

试件为直径640 mm的两半球焊接结构。测试在KARI的安全掩体内进行,试验舱四周浇筑混凝土防爆墙。“这是一次高赌注试验,一旦失效,爆炸威力相当于炸弹。”李贤回忆,测试完成后,现场所有人“先沉默三秒,随后爆发掌声”。

本次认证不仅验证了3D打印钛合金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,也为韩国摆脱对国外锻件依赖提供了可行路径。此前,韩国大部分钛合金高压容器依赖乌克兰进口,近年国际局势动荡使供应链风险凸显。KITECH计划下一步开展重复充放压寿命试验,目标是在未来两年内实现工程化应用。

业内专家指出,随着商业航天发射频次上升,快速、低成本、可定制的增材制造将成为各国争夺太空经济话语权的重要砝码。韩国此次突破,或将在全球“新航天”供应链中占据先发优势。